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情况,睡觉的时候脑海里突然出现脚底踩空,有时候还会出现身体抖动的情况,甚至是午睡还没进入睡着的时候也会这样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“奇怪”的现象呢?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
睡觉时出现踩空是怎么回事?
睡觉睡的迷迷糊糊,似乎梦到一个场景:走在悬崖边一不小时一脚踩空,瞬间整个身体猛然抽搐,这种情况以前老一辈都说是缺钙了。
在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之为“入睡抽动”,又叫“肌抽跃”。有数据表明,有70%的人都会在睡梦中出现肌抽跃这种现象。
人进入睡眠时,身体并不是马上就进入熟睡状态,从浅层睡眠逐渐进入深层睡眠后,大脑皮层会受到抑制,抑制神经元会占主导作用。
此时若有部分神经仍比较活跃,发出一些微弱的运动指令,大脑通过本能反应,会让肌肉瞬间紧绷以获取平衡,身体就会不自主抽动, 出现像触电般的条件反射动作或脚踩空的感觉。
为什么会出现肌抽跃现象呢?
超过8小时的上班时间,压力过大、频繁加班,都会造成精力损、耗浑身泛力,处在过于劳累的状态下很容易发生肌抽跃。
钙离子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系统镇静剂,它负责肌肉的收缩和舒张,一旦身体钙离子缺失就会导致肌肉神经长时间亢奋,引起肌肉紧绷造成抽搐现象。
医师表示,人在过度劳累、精神紧张、心理压力重的情况下,都可能引起入睡时身体不自觉的抽动。
偶尔抽动对身体并没有害处,但如果经常出现“肌抽跃”现象,那就要当心了。
经常发生“肌抽跃”当心是疾病的信号
偶尔入睡时发生“肌抽跃”是正常现象,但经常发生“肌抽跃”就有可能是某种疾病造成的。
不宁腿综合征
多发生在夜间睡眠,患者时常感到小腿有一种难以表达的特殊不适感觉,有一种蚂蚁在腿上爬行啃噬的感觉,迫使患者不停地摇摆腿部。常伴有夜间肌阵挛,睡眠中重复性的下肢肌肉收缩。
症状性肌抽跃
由脑部引起的肌抽跃,发作时伴有头痛、头晕等状况,需要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。
发生肌抽跃还可能与脑细胞的代谢性或储存性疾病、脑的退化性疾病、脑外伤后遗症、脑炎等疾病引起的神经异常密切相关。
如何预防肌抽跃现象?
肌抽跃现象主要跟人的精神状态有关,所以想要预防肌抽跃可以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开始。
多喝水,入睡前避免咖啡摄入
咖啡喝太多不仅会出现亢奋影响睡眠,还容易导致人体出现神经过敏、焦虑失调的症状。而水分可以帮助稀释血液,缓解肌肉紧绷。
入睡前,适度做些身体拉伸动作
临睡前30分钟,可以做一些轻柔舒展的瑜伽动作,特别是下肢部位,可以舒张肌肉群,缓解肌肉疲劳,同时还能较少睡肌抽跃症发生。
保持正确睡姿,避免脏器压迫
有些人睡觉喜欢趴着睡,抱着被子或娃娃缩成一团睡,这些睡姿都会给心脏、肺部造成压迫感,睡眠时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,就会触发睡肌抽跃症。
大脑如此神奇,当人体进入睡眠时,它仍然可以控制人体的物理行动。你对入睡后的自己是否又多了几分了解呢?